沒落破敗的老屋可以用來做些什么?逐漸消散的農俗文化又是怎樣重回大眾視野,喚起游客心中“詩與遠方”的田園記憶?
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,散落在山水之間的舊時村落,從原先的“爛泥村”“爛桿村”變成如今的美麗鄉村,百姓收入來源從農耕經濟轉變為現今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經濟,這里一步步扎實發展的腳印,給出了答案。
花橋村美景 羅赟鵬 攝
看山看水看風情,是外出旅行人們的消費訴求,好山好水的美麗鄉村更能吸引游客前來游玩,長壩鎮憑借秀美山水田園風光成為熱點旅游目的地。
春暖花開泉水叮咚,農家小院里雞鳴犬吠,在長壩鎮的鄉村,放眼觀去,一幅幅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田園畫卷躍入游客眼簾,隨處一拍就是一張張美麗的風景照。誰能想到,現今的美麗鄉村,在過去卻是十里八鄉有名的“爛泥村”?!凹沂抢掀婆f,道是坑洼路,雨天出行更是兩腳泥?!边^去村里落后的面貌,現在只留存在長壩鎮福壩村黨支部書記權連華的記憶里了,他回憶道:“那時土地種植收入減少,百姓生活困難,每年春耕過后,村里的青壯年便外出打工賺取更多收入?!?/p>
人口外涌,基建落后,村居荒廢,加上亂扔亂倒,村民們守著青山綠水卻過不上幸福生活。
離福壩村10公里的花橋村也曾有著相同的問題,如何改善家鄉面貌,讓村民在家鄉實現居家有業的好生活,就成為當地“父母官”掛在心頭的大事。
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,當地也搭上農旅融合發展的順風車。從2012年開始,長壩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提出了徹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的建設目標。當地村級政府請專業人員對村落進行規劃,先后實施了空地綠化、道路硬化、環境美化和群眾素質提升等工程,曾經“土破舊”的村落越來越“新潮”,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改善。
花橋村美景 羅赟鵬 攝
在花橋村,當地通過招商引資5600萬元,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、鄉村賓館和自駕游房車露營地,讓花橋村逐步變為集游客接待、康養休閑、民俗體驗、有機餐飲、教育培訓、房車露營等于一體的宜養宜業宜游的文旅融合示范村。
目前,花橋村共發展農家樂13家、農家客棧20家,有客房117間床位236張。2020年接待游客43萬余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00多萬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了1萬元。
時下節氣,正是鄉間野菜生長時期,香椿、苜蓿等野菜成為當地的特色餐食,尤其是雜糧面、罐罐茶、馓飯面皮、核桃餅等,已經成為當地農家樂、客棧用來攬客的一大亮點。
“原先我是外出打工,現在我們村發展起了鄉村旅游,我就支了一個小吃攤,售賣面皮等當地的特色小吃,旅游旺季時每天都能掙好幾百元?!被虼宕迕袼沃矘湔f。
“我們村子里保留了許多古民居建筑,這些土木框架的民居在城鎮游客眼里就是了解農村生活,尋找田園記憶的最佳載體?!睓噙B華說。
福壩村美景 羅赟鵬 攝
為留住鄉愁,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,當地還精心復制還原農耕、傳統文化實物,利用農村閑置房建成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村史館、農俗博物館、鄉村展覽館。如今,在花橋村鄉村展覽館,游客可通過一件件農村生產生活中的老物件,真實感受村莊的變遷。
“我們從村民手里將老舊房屋租賃過來,并對老屋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,結合時下新潮元素進行全新的設計裝修,在突出老屋‘土’味的同時,讓老屋更有品位?!睓噙B華介紹,村集體將農戶閑置的屋子租下來,一年給農戶給2000塊錢的分紅,現今已利用閑置民房組建農家樂7家(在建6家)、咖啡館1家、小吃店3家,日平均收入達1000余元。
長壩鎮福壩村駐村干部馮彩霞介紹,福壩村也充分挖掘歷史古跡、民俗文化、風土人情,加強鄉村原貌和古民居、古坊的保護,徹底改善了人居環境,打造“升級版”的美麗鄉村。
道路通達、村社變美,更多游客走進這里欣賞美麗鄉村景色,村民將自家出產的農特產品、農家飯菜售賣給游客,山水環境便產生了經濟效益,村民們也看到了鄉村旅游發展的“好錢景”,農家樂、客棧等迅速興起。
近年來福壩村不斷挖掘歷史古跡、民俗文化、風土人情,加強鄉村原貌和古民居、古坊的保護,復原當年的知青大院、酒坊、豆腐坊等場所,做到“一戶一品”“一處一景”“一景一韻”,改善了村居環境,打造了“升級版”的美麗鄉村,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向高端、生態、精致、特色方向蓬勃發展。權連華說:“我們盡最大努力將鄉土情、甘肅味保留,同時也慢慢向時尚發展,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?!?/p>